科普宣传

纳米载药体系用于肿瘤治疗

       纳米载药体系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将药物分子装载在纳米材料载体上,形成药物-载体的复合体系。它的主要优点包括:(1)能够显著提高靶区的药物浓度,从而改善药物的利用率和治疗效果,并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2)提高难溶性药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3)将药物分子靶向递送至特定的细胞或器官;(4)可递送细胞难以摄取的生物大分子药物(如核酸、蛋白质)至细胞内的活性部位。因此,新型纳米载药体系是目前纳米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纳米抗癌药物载体具有可在体内实现长循环, 于癌症组织处富集, 在体内缓慢可控释放, 药物利用率高, 药效高, 并且生物相容性与可降解性良好的优点。目前已经实现包括纳米微粒、纳米胶束、树枝状大分子等多种结构的纳米抗癌药物载体的设计, 选用的药物载体材料也涵盖多种聚酯以及蛋白质多肽等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材料。
       基于脂质体的药物载体包括脂质体微粒、固体脂质体微球等, 与最初研制的脂质体微粒相比, 固体脂质纳米微球具有毒性更低, 载药量更高, 生物稳定性更好等特点。尽管脂质体纳米药物载体在极大程度上改善了抗癌药物作用于体内的药效,对肿瘤细胞具有靶向定位, 在体内缓慢释放, 为抗癌药物在临床治疗方面奠定了基础。
       由于可用作药物载体的物质必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生物可降解性, 聚乳酸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种优良的材料, 目前被广泛研究, 用于高分子纳米药物载体的设计制备。目前, 人们已经成功研制尺寸在1~1000nm 的多种形态的高分子纳米药物如高分子纳米微球、高分子纳米凝胶、高分子蛋白复合物、高分子纳米囊泡、树枝状大分子载体等。
       近年来, 由于蛋白质及多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生物可降解性, 以此为材料设计合成纳米药物载体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 已有超过500 种此类型的生物制药被研制是由于蛋白质、多肽存在体内免疫特性、不稳定、易被蛋白酶水解, 体内循环时间短、溶解性低等缺点, 科学家设计采用将蛋白质与亲水性聚合物结合的方式来克服其存在的缺点。通过对多肽或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进行调控, 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在体内的免疫特性。通过与亲水性聚合物相复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保护蛋白质在体内不被蛋白酶降解, 延长其在体内的循环时间, 增强其在体内的溶解性、稳定性。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初, 科学家已经提出采用与亲水性聚合物相连的方式来设计纳米药物载体。
引自:郑楠,郑玉斌.纳米抗癌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11(09):176-183.

专业委员会简介

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是中国抗癌协会二级专科机构,由张宁、顾宁、赵宇亮、宋天强、崔大祥、杨祥良、李亚平等国内纳米及肿瘤领域专家发起,于2012年6月由中国抗癌协会批准,民政部登记注册。

<...>

联系我们

地 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上海交通大学综合实验楼1-5

电 话:021-34206886 

邮箱:nanocc@nanocc.org.cn

 

版权所有: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